近年来随着和田玉价格的飙升,市场似乎变成了一场大型“模仿秀”,各路套路防不胜防、替身演员轮番登场,有些甚至直接“换头”!如何识别“高仿选手”、防止被商家割韭菜?御府君来教你几招!
一、方解石玉:和田玉的"塑料姐妹"
方解石玉是一种碳酸盐类玉石,是相对低端的天然玉料。随着和田玉价格水涨船高后便逐渐成为白玉替代品。
展开剩余88%首先,方解玉就不太养眼。大多料子品质都不好,结构疏松、硬度低、颗粒感明显,肉眼可见“砂糖状”晶体,甚至还有很多板状、柱状晶体;透性大,表面还有呆板的玻璃光泽。
不仅肉眼看起来不算养眼,也不适合盘玩或佩戴。由于密度低,拿在手里像塑料玩具,完全没有和田玉的压手感;玉质也非常脆弱,日常汗液、化妆品都可能把它侵蚀成“大花脸”。
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阿富汗玉,也就是所谓“阿料”,汉白玉、大理岩也是这类石料。阿料价格不到和田白玉的几十分之一,做摆件还可以,佩戴的话就太掉价了。
不良商家经常通过染色处理、用蜡或油增强光泽以掩盖内部结构;或者混淆名称标为“巴基斯坦玉”或“碳酸盐玉”误导消费者。
如何戳破这层“皇帝新装”?
由于方解玉的硬度低,所以小刀能划出痕,和田玉就不行;其次,方解玉玉质差,不耐酸,如果滴盐酸会起泡;而且和田玉更压手、油脂感强,而方解玉偏玻璃感、手感发轻发飘。
二、石英岩玉:和田玉的"玻璃心"近亲
石英岩玉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,不仅是地球上产量最高的玉石之一,种类也非常丰富。
玛瑙、玉髓、金丝玉、京白玉、东陵玉、黄龙玉都是石英岩玉,其中有很多都是和田玉的“近亲”。
石英岩玉打灯看有像萝卜切面的丝状纹路,也会有颗粒感;整体透光远高于大多数和田玉,高抛光可以达到镜面反光,像打了“玻尿酸”;而和田玉是致密的毛毡状结构,灯光下是柔和的油脂光。
由于石英岩玉硬度大、刚性强,所以不像和田玉那样柔韧耐雕刻。不良商家经常用它来仿冒和田玉中的白玉或青白玉,但它的光泽更冷也更“透”,缺乏油润感。
不过石英岩的染色情况非常严重,经常染色仿“翠青玉”,但绿色浮于表面;很多鲜红明黄的料子也都是染色料;
由于染了只能沿颗粒之间的缝隙渗透,无法深入颗粒内部,所以颜色浮于表面、富集在颗粒边缘,打灯观察有网格状、丝缕状纹路,而和田玉是数万年沁入,打灯看是云雾状。
虽然石英岩玉手感冰凉而且有玻璃滞涩感,但上了蜡感受就很不明显了,打光时也很可能被蜡掩盖内部结构。如果碰到这种颜色鲜明但拿不准的料子,能不买就不买。
三、岫岩玉:曾经的"四大名玉",如今沦为替身
岫岩玉原本是四大名玉之一,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玉种,却一直没有和田玉那么风光。再加上这几年国标调整,把岫岩玉里最好的河磨玉和黄白老玉,统统划分到和田玉里,也进一步加重了岫玉的衰落。
岫岩玉有三种类型,蛇纹石为主的新料,透闪石为主的老料,还有蛇纹石和透闪石并存的“复合料”。
其中的老料本身就是“新和田玉”;新料的硬度低、密度低、结构散,比较好鉴定;但就是怕“复合料”滥竽充数。
这三种岫岩玉的通病:成分复杂、结构复杂、色彩复杂、玉质复杂,雕刻或设计时匠人得多费心思。
新料硬度低、颜色艳,老料硬度高、颜色沉,可以媲美中高端和田玉,不过油性差一截;复合料颜色非常丰富,其实不适合仿和田玉,而是适合做俏色巧雕,设计好了也是精品。
由于复合料的质地介于岫玉和和田玉之间,很容易模仿中低端和田玉,消费者难以分辨;而且透闪石如果含量>50%就能出具和田玉证书,但实际价值和玉质远低于和田玉。
所以这种料子最好的方法只能依赖实验室仪器了。不过买的时候碰到商家声称是“东北和田玉”“新矿和田玉”,证书上未注明成分比例的,都不要买;颜色太突兀太鲜艳的也要小心。
四、玻璃&树脂:和田玉界的"整容脸"
哈哈!讲了那么多料子仿和田玉的,倒还没讲“不是料子”的“料子”。这是最基本,但也是造假数量最多的品类。
玻璃、塑料、树脂撑起了和田玉造假的半壁江山,也让旅游景点和纪念品商店变成了假玉的集散地。虽然合成材料仿玉很拙劣,但也有一定的迷惑性。比如现在的毛玻璃和树脂里,都可以做出类似和田玉的毛毡结构。
但毕竟密度不够,手感轻也完全没有温润感,硬度很低,表面的反光也像涂了层亮油那样刺眼,甚至部分位置打灯还看得到气泡。
小编辣评:塑料玻璃这种就像“网红蛇精”滤镜,就和“杀猪盘”一样,骗的就是最容易上当上头的小白了。
果然,市场上绝大多数料子就像平价冒充大牌,远看还行,一考究就垮了!
在和田玉市场的大染缸里,造假与鉴真永远是一场博弈,永远都说不完。高仿技术虽层出不穷,但真玉的温润、细腻与岁月沉淀的油性,终究无法被完全复制。
千年造玉史,亦是千年鉴玉史。玩家唯有练就火眼金睛,才能在这片“高仿丛林”中,寻得真正的宝贝。记住:也许“一眼假”的破绽,往往藏在最不经意的细节里。
关注御府君,我们将与您一同在和田玉“大丛林”前行。
发布于:上海市青海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