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,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起点虽低,但关键在于如何坚持跑完全程。94岁高龄的相声大师杨少华刚刚离开人世,他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最佳注释。
他的故事里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辛酸?从6岁流浪街头到晚年潇洒如风,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杨少华曾在侯宝林家中当过“跑腿小弟”。那段时间,是他人生最为低谷的阶段。
中年时期,杨少华正处于事业关键转折点。曾和马志明搭档说相声,配合默契,演出邀约接连不断。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两人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。这一分手,让杨少华的演出资源顿时消失,收入直线下滑。
展开剩余86%家里有四个嗷嗷待哺的儿子,最小的才几岁,正是花钱如流水的阶段。杨少华焦急万分,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养活这大家子,最终只能北上北京碰碰运气。
到了北京后,他一无所有,甚至没有地方可落脚。兜里仅有的钱连旅馆都住不了几天。无奈之下,他只好厚着脸皮去找师兄侯宝林。
侯宝林早已听说他和马家的纷争,心里难免有些不快。见他来,脸色冷淡,但念及同门情分,还是让他住了下来。
不过待遇远不如人意,杨少华在侯家就是个跑腿的小帮手。
清晨扫院子,中午忙着弄饭菜,晚上陪侯宝林聊天解闷。客人来访时,他端茶倒水,简直就是一个佣人。
精神上的折磨最难熬。侯宝林时不时冷嘲热讽,话里话外满是讥讽。杨少华苦在心头,脸上却得强装笑颜。夜深人静时,他躺在床上,眼泪都快掉下来,心想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看人脸色。
但他咬牙忍了。为了四个儿子,为了活下去,所有的委屈都只能吞下。这一忍,就是好几年。直到后来他在北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脉,才搬出侯家,开始独立闯荡。
其实,杨少华的苦日子,从6岁起就没停过。
1931年出生的他,正赶上最动荡的年代。6岁那年,家里养不起他,竟然把他扔在街头。一个年幼的孩子,连路都不认识,沦为流浪儿。
白天在街上游荡,能吃的东西就吃,翻垃圾堆,找饭馆后门泔水。晚上找墙角窝着,冬天冻得发抖,夏天被蚊子咬得满身包。
有一次,饿得受不了,他偷了摊贩的烧饼。摊主追了他两条街,狠狠揍了一顿。小小的杨少华鼻青脸肿,却没哭,因为他知道哭也没用。
幸运的是,一个茶馆老板看他可怜,收留了他。在茶馆里,杨少华什么活都干,倒茶擦桌、扫地洗碗。虽然辛苦,但总算有饭吃,有地方睡。
茶馆里经常有说书人和唱戏的来表演,杨少华一边干活一边偷学,尤其对相声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这段流浪经历让他早早懂得一个道理:活着是最大的财富,只要能活下去,吃苦算什么?这股坚韧,伴随了他一生。
后来,杨少华在相声界站稳脚跟,收入稳定后,第一件事不是自己改善生活,而是给四个儿子每人买了一套房。
当时房价虽不像今天这么高,但对相声演员来说,四套房仍是巨额投资。杨少华倾尽积蓄,还借了不少钱,硬是把房子买齐。
朋友们都劝他:“你这是何必呢?孩子们还小,长大自己赚钱买不行吗?”
杨少华却坚定地说:“我小时候没地方住,知道那滋味。我不想我的孩子受那种苦。房子买好了,他们在这个城市就有根,心里踏实。”
买完房,他生活依旧节俭,一件衣服穿多年,破鞋补补继续穿。但看到儿子们有了自己的家,他心里乐开了花。
大儿子结婚时,他把房产证递给儿媳:“这是你们的新家,好好过日子。”儿媳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其他三个儿子结婚时,房子早已准备妥当。在那个年代,许多年轻人还为房子发愁,他的孩子们却早早无忧。
晚年,杨少华彻底“活出自我”。
90多岁了,生活作风让年轻人都自愧不如。早晨点烟,配浓茶;午餐必有肉,烧鸡烤鸭排骨轮番上阵;晚上还要喝两杯小酒,乐呵呵。
儿子劝他:“爸,您年龄大了,少抽点烟,少喝酒,身体要紧。”
他挥挥手:“我都九十多了,还讲究这些?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活得痛快才重要。”
不仅如此,他还玩起了短视频。视频里,他津津有味地吃咸鸭蛋、啃排骨,网友们直呼“太香了”。
有人说他“作秀”,但他不在乎,他是真享受生活。每次吃到美味,他眼睛眯起,脸上露出孩子般的满足。
93岁时,他还参加商业活动,为新店剪彩。中山装、领带一应俱全,精神矍铄,手稳得不像90多岁老人。
医生说他的生活习惯“不健康”,可他却活到了94岁。走得安详,没有插管,没有抢救,只是睡着了,再也没醒。
杨少华能在相声界站稳脚跟,离不开几个贵人。
第一个是郭启荣。杨少华十几岁时,在茶馆说相声被郭启荣看中,正式收徒。郭不仅教他相声技巧,更教他做人的道理。
郭启荣常说:“说相声不是耍嘴皮子,是门艺术。”在他的指导下,杨少华的基本功日益扎实。
第二个贵人是马三立。相声泰斗马三立欣赏杨少华的才华,多次公开夸奖:“这孩子有灵气,将来必成大器。”
有了马三立的认可,杨少华在圈内地位迅速提升,剧场邀约不断,收入也随之增长。
即便最艰难时刻,这些贵人的教诲一直激励着他。他永远记得郭启荣的话:“相声演员要对得起观众,对得起这门手艺。”
正是因为贵人的扶持与教导,杨少华才能从流浪儿成长为相声大师。他也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,常常扶持年轻相声演员。
如今杨少华离开了,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相声作品,更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94年的人生告诉我们:苦难终会过去,快乐不可等待。
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别把自己活成存钱罐。人生这场戏,最重要的不是活多久,而是活得精彩有味。
发布于:山东省青海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