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美关税协议刚刚尘埃落定,外媒一阵哗声,石破茂要辞职的消息也被推上了热搜。日本朝野一片混乱,美国这边却风生水起,特朗普直接放话,说日本让步都给让到家了,美国赢麻了。协议三大核心内容,条条都是让日本骑虎难下的难题。有人问,这么看,美国到底薅了日本多少羊毛,日本未来的路,真就只剩妥协了吗?
协议内容摆在那:日本农产品全线给美方开绿灯,尤其是大米,直接取消高额关税;日本要在美国撒下5500亿美元大手笔投资;美国反手就往日本出口来个15%的关税大礼包。不少网友留言,这一份协议,让谁看着都觉得膝盖发凉。有人列账单,日本每年对美出口汽车170万辆,加征关税之后,多交给美国的钱,就抵得上丰田一半的利润。有人替日本农民操心,美国大米铺天盖地进日本,日子还怎么过。还有人挖苦,日本每年靠出口汽车挣来的钱,转头还得扔给美国投资,两头空,钱没带回家,工还得加班。
日本汽车出口这盘棋,局面彻底变天。曾经靠着一手低价高品质,日本车在美国市场呼风唤雨。美方对日本车的关税,2.5%,名义上公平,实际上日系车照样抢了美国本土车企不少市场。如今直接提升到15%,谁都明白,这个利润空间,再怎么精打细算都没了,丰田怕是不哭晕都难。美国不缺汽车市场,福特、通用、特斯拉一字排开摆阵,日本车稍微一涨价,消费者拍屁股就走,根本不会买账。有人调侃,这简直是让日本车企替美国消费者买单了。15%算下来,每年就被薅走181亿美元,合人民币1300亿。这笔账丰田、本田、日产自己掏,负担转不出去,只能消化,降薪、裁员、工人兜里直接见红。隔壁美国工人为啥高兴,理由很简单,日本人在给他们打工。
钱流哪里?工厂搬哪里?日本车企为了省税,或许把新工厂建到美国本土,反过来又要为美国创造就业岗位。这时候看日本工人的日子,那是真的“只能咬着牙笑”。本国汽车产业背上巨大压力,对外竞争还得挤出利润,对美国一口气要上缴这么多,微软都没有这么高的分红率。特朗普手里的算盘,打到家了,拿日企的钱,养本国工人,转身还能把产业链吸回美国本土。配合新出台的关税、投资政策,标准泉下有知都要点头叫好。
再就是农业。日本农业一直都是政策保护的典型。不少人以为,日本粮食自给率很低,进出口不就是个顺理成章的事?真相其实没这么简单。大米自给率高得惊人,日本农协年年定价,额度死死卡住,粮食进口一律700%关税。美国大米进不去,日本农民成为保护产业。大米关系国计民生,农协其实是日本政坛最有力量的利益集团之一。这回被盯上,特朗普硬生生让日本零关税引入美国大米,要破农协垄断,直接对标德国、法国当年的农业市场开放,表面看是自由贸易,本质是割日本农民的肉。美国农场主欢天喜地,日本农民怕要苦苦等雨。若市场起来,日本本土种植体系直接受冲击,几十年农业保护政策一夜崩塌。粮食安全不给美国“锁喉”,主动权再多都得交出去。贸易谈判再谈,农协都不敢太硬气,怕被美方加倍针对。日本老百姓或许真能吃上美国便宜大米,代价是自家粮食产业链生态崩了,跟当年欧洲被北美玉米包围一个路数。
投资这一条,妥妥的资本大挪移。日本2023年对美国贸易顺差600亿美元,特朗普张口就是5500亿美元投资,美国自产自销,重振制造业,拉抬就业率,日本的钱连带着技术都过去了。有人算账,日本这些年勤勤恳恳出口的钱,合到一起不及这次投资额度。等于未来十年利润全没了不说,产业链断了一大截。美国这波,利益拿到手软,利润再循环,生产基地回流。日本想挣钱,还得继续投资美国,分红拿不到,钱全投到美国基建、能源、钢铁、汽车,几家大银行一夜成空壳。真正能带回家的,恐怕只能是空调遥控器和一地鸡毛。
说到这儿,忍不住想起“广场协议”。当年美国也是这么敲锣打鼓,一纸协议让日本30年缓不过气。有人喜欢说,1985年之后日本一路走下坡。这种说法不全对,严格来说,“广场协议”拉开了序幕,后面还有“卢浮宫协议”、“美日半导体协议”轮番伺候。芯片被剪,市场份额掉到10%;货币被搞,泡沫吹起来又破灭,房地产、股市都塌了。上世纪的日本人,很多人一夜变成“泡沫难民”,上一秒千万富翁,下一秒一身债。钢铁、造船,精密机械,爱信、松下下滑,半导体江河日下,最后撑到2024年,汽车成了独苗,又被拿去续命。这才叫教科书般的“剪羊毛”操作。看过历史的人,谁不心头一紧。
外媒一本正经称“日本赢得豁免”,日本网民自己都吐槽,“全世界都觉得我们又被美国薅了”。有意思的是,石破茂被传辞职,日本高层赶紧否认,底气不够,挥不动刀。美国驻军在那里,政策还得看白宫脸色。要反抗?没有门。想谈判?被关税一压再压,只有继续让步。
明眼人都懂,为什么石破茂否认自己要辞职。这种时候,如果日本首相闪辞,全球金融市场反应直接雪崩,日元可能一夜作废。老百姓存款可能直接腰斩。政局一乱,美国会顺势又拿出新牌。石破茂哪敢动,只能硬着头皮扛。唯独特朗普高兴得很,要让全世界看到美国的荣光,经济牌和贸易拳头两开花,全球范围内只要对美国不利的事,一概不接受。自信心、议价能力,在桌面上就是一串串数字,用最硬的合同落地。
中国这边,造航母、搞高端制造,全都是为了一件事。靠手里有货,才有底气在谈判桌上说话。美国可以对日本关税拉高到15%,中国出口北美市场却有新通道——新能源、汽车、半导体,世界市场话语权与日俱增。学日本,吸日本的教训,政策不松口,制造业不空心化。中国人看得清楚,不做第二个广场协议的接盘侠。谁都想在世界舞台分蛋糕,但不是谁都能一直任人宰割。
整场协议,日本该让步都让了。表面是经济谈判,背后是国力和底气的博弈。日本农民、工人、企业家、首相,谁都左右不了结果。能调头吗?没见石破茂辞职就懂了。对外是合作,对内其实是绞杀,经济、民生、工业,都是一环环绑在美国秤钩上。美国拿了日本的肉养自家羊,美国大米、美国汽车、美国钢铁,日本的钱全在美国产业链中流转了一圈。当年广场协议留下一地鸡毛,如今关税协议又是一道拦路虎。日本用三十多年才明白,靠别人不如靠自己。美国能拿着合同收割,还能逼日本首相站出来笑呵呵地说,“一切如常”。老百姓藏在弹幕里的情绪,东京的夜晚还能多久不失眠。
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,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青海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